聆聽“空間協(xié)奏”,來上海靜安國際雕塑展看藝術與城市的精彩“對話”
發(fā)布時間:
2024-10-07
雕塑展通過藝術作品探索藝術、城市與市民間的和諧共生關系。
9月25日,第八屆中國•上海靜安國際雕塑展在靜安雕塑公園開幕,以“空間協(xié)奏”為主題,探索藝術、城市與市民之間的和諧共生,展出來自全球10個國家的31位藝術家的35件作品,其中22件為全新委任創(chuàng)作。
中國•上海靜安國際雕塑展延續(xù)“空間”系列,以“空間協(xié)奏”為策展主題。
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項目部策展人程婧介紹,雕塑展從2010年創(chuàng)辦以來,以雙年展的形式呈現(xiàn),前五屆以“城市”為線索,后五屆與“空間”結(jié)合得更緊密。像雕塑展所在的公園,不僅僅是一個公園,而是一個聚集了藝術、商業(yè)和休閑的一個多功能的空間。以專業(yè)藝術機構(gòu)的洞察和視角,選取了“協(xié)奏”這樣一種意象,希望公共雕塑跟人的城市生活、日常生活,還有每一個觀眾有一個對話關系,以及一個和諧共生的關系。
奧利弗•拉瑞克(德國)《擬人化的演變(蟬)》。這件作品通過3D打印數(shù)碼模型,以不銹鋼材料直接呈現(xiàn)。蟬是中國藝術史中常見的符號,象征著生命不同階段的轉(zhuǎn)化。
法國藝術家馬克•福爾內(nèi)斯作品《美麗的猜想》,將建筑變?yōu)橐环N開放的互動場域,吸引人們在其間徜徉、駐足,激發(fā)好奇心與探索欲。
本屆雕塑展有3位大師級藝術家的作品,其中包括已去世的美國藝術家喬治•里基的三件風控裝置,這也是該藝術家第一次在中國呈現(xiàn)自己的作品。
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,有6位法國藝術家參展,既有大師級的藝術家,也有非常卓越的青年藝術家,以法國藝術大師馬夏爾•雷斯的《親愛的自由》,以及在延伸點位上呈現(xiàn)的法國國寶級藝術家丹尼爾•布倫的《打開的小屋》兩件作品來紀念這個特別的時刻,這些作品觀眾能夠進入并與之互動,也可以去城市里尋找這些藏匿的六個精彩的藝術作品。
馬夏爾•雷斯(法國)作品《親愛的自由》,刻畫了一個雙手舉著公雞的少年形象,這一形象源自藝術家的自畫像,公雞不僅象征著法國,也代表著希望。
巴勃羅•雷諾索(法國&阿根廷)作品《尚博爾的漫步(左)》,是其2000年代中期開始創(chuàng)作的“意大利面長椅”系列中的代表作,提醒人們重新思考與自然共存的方式。
卡米爾•亨羅特(法國)作品《未送達的消息》是藝術家“星期一”雕塑作品系列中一個充滿諷刺和幽默的角色。亨洛特通過這件作品賦予個體情緒以獨立的形態(tài),同時,這些情緒又具有群體性的共鳴。
卡米爾•亨羅特是一位法國女性藝術家,她創(chuàng)作的《未送達的消息》是藝術家“星期一”雕塑作品系列中一個充滿諷刺和幽默的角色,作品年輕活潑也很現(xiàn)代;巴勃羅•雷諾索(法國&阿根廷)作品《尚博爾的漫步(左)》,是其2000年代中期開始創(chuàng)作的“意大利面長椅”系列中的代表作,巧妙地延展成復雜的環(huán)狀結(jié)構(gòu),仿佛植物的生長形態(tài)。作為法國中生代藝術家,在巴黎奧運會期間,他為巴黎愛麗舍宮庭院設計的雕塑放置在入口臺階兩側(cè),作為扶手和支撐,為游客提供一個增強和無障礙的通道。該作品由馬克龍總統(tǒng)親自揭幕,永久展示。
鈴木尤里 (日本)公共藝術裝置《OTONOMORI - 聲音森林》,靈感源于森林中人們圍繞樹木自然聚集的方式。藝術家通過一系列相互連接的彩色管道和喇叭狀傳聲筒,打造一個富有趣味的聲音場域。希望它能成為靜安雕塑公園中的一處獨特地標,讓人們自然地聚集在一起。
鈴木尤里的想法是公共藝術裝置不僅僅是個裝置,應該是個社區(qū),包括居住在這里的人,就像一個街頭游樂場,人們可以積極地使用它,成為人們的聚會點,增進彼此之間的聯(lián)系,留下珍貴的回憶。
米歇爾•德布魯安(加拿大)作品《張力之態(tài)》,每一個部分,無論看起來多么微小或微不足道,都對整個結(jié)構(gòu)的力量和統(tǒng)一性至關重要,提醒人們生命存在的微妙平衡。
9月26日至12月31日期間,展覽將于主要核心展區(qū)靜安雕塑公園及延伸展區(qū)(南京西路和蘇州河靜安段沿線)呈現(xiàn),為市民帶來獨特的藝術體驗。
夏喬伊(中國)作品《石光絮語》,通過蒙太奇手法構(gòu)建一組關于能源的“遺跡”,反映了人類面臨的新舊能源交替問題。
向惠迪(中國)作品《最后,它找到了它的朋友》,靈感來源于迪士尼動畫電影《丑小鴨》中丑小鴨在尋找家人與伙伴的旅途中,與一只誘餌鴨相遇的情節(jié)。
全新委任作品王畫(中國)《林之守護》。
王禮軍(中國)作品《大•多數(shù)》,一排排雕塑懸立于鋼結(jié)構(gòu)之上,不受風霜雨露影響,產(chǎn)生了一種類似熟悉的肅穆。
本屆雕塑展以“一園兩線”為布局,通過延伸串聯(lián)六個公共藝術點位(靜安嘉里中心JAKC、興業(yè)太古匯、靜安同?;▓@、上海蘇河灣萬象天地、蘇河皓司天際線、靜安區(qū)雙擁公園),在雕塑公園藝術中心將舉辦“靈犀再現(xiàn)——施力仁犀牛雕塑藝術展”、“五行·共生”花藝雕塑藝術展及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“東西南北中”學院雕塑邀請展等室內(nèi)展,給予市民豐富多元的視覺體驗。
“靈犀再現(xiàn)”布展中。
相關新聞
湖北的著名雕塑,無論是古代文明的瑰寶(如編鐘),還是近現(xiàn)代創(chuàng)作的藝術精品(如屈原像、黃鶴歸來、抗疫雕塑),亦或是充滿時代氣息的地標(如星河雕塑),都不僅僅是靜態(tài)的藝術品,更是湖北歷史文脈、城市精神、集體記憶和時代風貌的生動載體。它們講述著荊楚大地的古老傳說、英雄史詩、文化輝煌、抗爭精神和面向未來的雄心壯志,是了解湖北不可或缺的文化窗口。
今年4月,陳學博赴廣西憑祥市友誼關、龍州等地,實地感受桂越國際運輸線上的南僑機工抗戰(zhàn)壯舉。他表示,已經(jīng)與憑祥市僑聯(lián)達成合作意向,希望以雕塑、展覽等形式立體呈現(xiàn)南僑機工事跡?!霸趹{祥設置南僑機工抗戰(zhàn)主題雕塑,不僅是對南僑機工的紀念,更是架起一座連接過去與未來、中國與東南亞的精神橋梁?!?
雕像的落成,不僅是中意建交55周年的重要文化事件,也是中國藝術與科學精神在世界文明體系中的一次深度呈現(xiàn)。通過《袁隆平》這一作品,中意在文化、科技和人文價值層面實現(xiàn)了更深層次的溝通與共識。
武漢的城市景觀雕塑是其城市文脈的具象化表達,是歷史記憶的凝固,是文化精神的彰顯,是市民生活的寫照,也是城市美學和時代風貌的展示。它們共同構(gòu)成了武漢獨特的城市肌理和不可復制的文化魅力。 通過欣賞這些雕塑,人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武漢的過去、現(xiàn)在和未來。
據(jù)南京零距離報道,昆山一兒童公園內(nèi),一組以“司馬光砸缸”為主題的雕塑引發(fā)爭議,不少居民認為其形象夸張怪異,與認知中的兒童形象相去甚遠。 引發(fā)爭議的雕塑群里共包含5個兒童形象,人像呈現(xiàn)出的藝術風格有些怪誕。在公園里游玩的張先生表示,即便考慮到藝術抽象化處理,這樣的造型也太夸張。
5月22日,中國文化產(chǎn)業(yè)領域規(guī)格最高、規(guī)模最大、最具實效和影響力的展會——第21屆中國(深圳)國際文化產(chǎn)業(yè)博覽交易會正式拉開帷幕。作為成都傳媒集團在文博會上的重點推介項目之一,熊貓家園·大熊貓文化創(chuàng)意大賽精選獲獎作品實物雕塑展閃亮登場。
9月2日下午,經(jīng)過藝術家雷宜鋅的精心復原,雕塑《納涼》在步行街成功安裝完畢。這標志著《老長沙》系列的10組雕塑已全部回歸步行街,共同展現(xiàn)了長沙的歷史風情。
在維也納自然史博物館的恒溫展柜中,獅子人靜立如初。那些曾被誤認為“粗糙”的刻痕,實則是智人突破生物本能、構(gòu)建精神宇宙的證明。當我們的目光與這雙來自冰河世紀的眼睛相遇時,看到的不僅是藝術的起源,更是整個人類文明認知革命的起點。
微信公眾號

武漢湖藝雕塑藝術有限公司